close
當手上同時要處理七八個案子,同事還以為你很閒,這是怎麼辦到的?
我只不過準時離開公司〈這裡不用〝下班〞這字眼〉而已。
其實我常常圖畫一半或是什麼都沒有就去跟業主簡報。有時候約去看磁磚大理石或家具都是為自己爭取額外的〝溝通〞機會,不但可以側面了解業主的喜好、減少圖面的主觀錯誤,也可以順便聊天聊地聊寵物聊生活,拉長陣線總比亂槍打鳥好。不是每次見面就像參加指考般的ABCD平面規畫選擇題,或是設計〈工程〉合約白紙黑字的申論題,要不然就是估價單密密麻麻的計算題。
為了避免把難題丟給業主,設計師應該先測驗自己,看看這設計的聽說讀寫可以拿幾分。
聽│需求與空間的想像力
高中時畫的尼泊爾印象
與業主的第一次見面,通常決定了接下來談設計的難易度。很少有業主可以清楚說明對未來空間的想像或定義,有些業主甚至拿平面圖、照片、或3D模 擬圖也很難獲得他們的認同感,這是專業領域的鴻溝。有的時候〈請注意這裡註明是〝有的時候〞〉,聽的能力並不是直接轉化業主需求成空間語彙,因為這有可能 與業主漸行漸遠;如果業主話比我更少,那就要一邊聊些有的沒的一邊觀察他的一舉一動與穿著打扮,用生活經驗來分享設計,而非制式的平面圖或POWERPOINT簡報。
記 得去晴山面試時,跟黃世潭先生聊得很開心,同為對藝術熱愛的兩人,分享藝術對執業的影 響。他說,畫筆可以傳達一個人的內在,那是因為他可以看透被畫者的心靈,不過這僅止於畫布;如果他可以看透一個人的心靈,而這個人又是他的客戶,那這筆生 意一定十之八九沒有問題。我雖然沒有黃先生經營ARMANI CASA的成就,不過半路出家的美術底倒也讓我的耳朵聽的比較透徹,發揮弦外之音的想像力、洞悉生活與空間的關係。
說│與業主、材料、空間等溝通
這裡的〝說〞,其實是〝溝通〞的能力。設計師扮演的,是使用者與空間的界面。如何回應空 間原有的品質、融合業主獨有的生活軌跡,絕對不只靠一張嘴。如何找尋與業主的共同點,除了星座血型戶籍學校等最基本的不算,設身處地當作自己未來的房子設 計應該是最重要的,有的時候還必須依狀況轉換自己的身分,有的時候是顧問、有的時候是業務、還有很多時候是業主的親戚,也碰過幾次業主把我當成準女婿,說 可以把女兒嫁給我,真不知道他們是因為我已經結婚這恭維不用負責,還是這是另一種砍價的招式?
之前用曹西平照片當MSN大頭貼都沒人發現,只說我很復古...
我算大眾臉,有人說像甄子丹、曹西平、莫文蔚、陶喆…等,常常跟業主出去看東西時,廠商都不知道我是設計師,以為我是家庭成員之一;還有一次是衛浴廠商把帥氣的業主當成設計師,把我當成他的助理,因此業主一不小心就拿到公司價了。我通常會依業主的喜好選擇每次會面的穿著,尤其是簽約與談追加減時,我也喜歡在周末見面時選擇T桖短褲的休閒裝扮,除了不喜歡誇張圖案與明顯品牌LOGO外,如果有需要的話要我穿裙子也行。曾經有位醫生客戶,白罩袍下總是鮮艷陽光的POLO衫,湊巧有件與他一模一樣的藍綠色鱷魚網眼衫,所以談追加減時都會以粉嫩色系POLO衫迎戰,無往不利。把自己也當作一件設計作品,coffee, tea, or me?
讀│觸類旁通的學習
不上班的時候我在幹嘛?分析每兩個月要整理一次的統一發票,第一名一定是7-Eleven,第二名常常是誠品書店。從我的消費行為大概可以窺見我離開公司後的活動,其實去誠品也不表示我多愛看書,其實我只是覺得我的兩小時停車優惠沒用可惜與美食街的明德素食八點後99吃到飽很划算。
這 裡不得不說一下當初去誠品面試美術設計時的回憶,記得設計部主任給我一張問卷,內容非常多元,包括最近看的書、表演、最喜歡的雜誌、音樂、音樂人、欣賞的 品牌、時尚設計師、記憶深刻的旅行等等,還有一堆〝不正式〞的問題,很像某種性向測驗。由於平常就有閱讀亂七八糟雜誌書籍的習慣,又把電台DJ當 作人生第二職志〈不是麵包師傅?〉,也曾在時尚品牌打工一兩年時間,所以在寫這張問卷時其實我是很開心的,因為就像是在寫另外一封履歷。後來帶了大一新 生,在分組後的第一次上課,我也設計了一張問卷,並送每人一隻新的鉛筆。第一,先看看大家怎麼削鉛筆,從削鉛筆認識我的學生;第二,寫問券;第三,學期末 檢視鉛筆還剩多少?
唯有不停接收新的訊息,接觸不同的領域,才能完整發揮設計的力量。
寫│設計的附加價值
報章雜誌的剪報
電腦桌面上有個BLOG資料夾,裡面通常維持十個正在進行的文章,或幾個曇花一現的靈感等待發酵。通常一篇文章的醞釀,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數月。大部分會先打草稿,然後經過反覆的訂正與圖片編排,先隱藏文章自己看一陣子,OK了才公開。
2004年在米蘭DOMUS唸書時,每一次的設計發表都是利用數位格式,當初DOMUS就明確的點出下一波的設計趨勢,用一個16:9的五分鐘短片,跟全世界宣傳你的設計,超越文字、語言、與文化。如果說我們公司是網路發跡其實見仁見智,不過我倒是託網路的福讓我的作品廣為流傳。一個不到二十坪的自宅設計,一篇〝大宅小用,小宅大用〞部落格文章,讓這案子經過了三年還有人指名,還有雜誌約採訪。
影像與文字都是一個空間作品的再現,當然也是設計的一部分。我會為了一個拍攝的角度,特地開車南下高雄搬了三幅適合的作品;也會因為想不出適合的標題,讓一篇文章遲遲無法露面。上次在業主家的聚會,兩位前後任業主都是我部落格的忠實觀眾,他們不約而同的說,我平常話不多,可是寫的倒不錯。這話從一位留美律師與一位千萬年薪總經理口中說出,你說我哪有不繼續寫下去的道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