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結束蘋果日報的採訪,因為稿件要求翻出好幾個月前第一次到訪的照片,老實說,一切好像昨天才發生的事一樣。

或許現在比較少把階段性紀錄整理成一篇一篇文章,但是想跟大家分享的那股衝動卻絲毫不曾削減過,所以多半把工地發生的點滴心得轉發在facebook這種即時的社群網站上,久而久之就忽略了把每一個案子做一個完整紀錄的重要性。直到最近某位業主的提醒〝是不是因為你不喜歡我們的案子所以一直都沒有寫我們家的文章?〞我才發現,原來文字紀錄也是我設計的一部分,因為工程進行時會發生很多我們在雜誌美美的圖片上或是合約白紙黑字裡不會出現的狀況,這時候若是有圖說的穿針引線,或許可以幫助業主理解很多前因後果,避免自己費心猜疑。



雖然這種工地紀錄文也算是另類的廣編,報喜不報憂,但至少它真實呈現了實際發生的狀況,對於我這樣愛求新求變的人,其實是需要很多圖說來解釋我在工地的神來之筆...



每個工地不管大小,要做的選擇不下上千種,從一開始的兩三種平面討論,到進場拆除,那些該先拆後拆那些該保留哪裡又要補強?保留磚牆要不要填縫該怎麼填?要請泥作還是油漆填?冷氣出風口要不要延長或是增加一個廚房的出風口?浴室不夠放淋浴間該怎麼辦?女兒牆可以降低嗎?10cm?20cm?天花板的冷氣管線該如何修飾?局部包覆或降低天花高度?原始水泥樑要保留嗎?上面的漆要一併保留嗎?剃除會留痕漆嗎?留痕跡可以接受嗎?



以上只是發生在工地的一小部份狀況(認真寫應該真的可以寫出好幾百個),全部都不是你在完工照片上會出現的,也完全沒有出現在一開始的合約圖面上,但是每次進行老空間改造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些很難用〝YES〞或〝NO〞處理的情況,雖然最後非得選擇一種施作方式,但那絕對不是〝對〞或〝錯〞,而是在那個時間點在那樣的環境條件下,衡量包括工法、預算、介面、時間、效果...等等所有想得到的因素所必須做的決定。



所以有可能在工程還在進行中的時候,因為某些效果還未真正顯現,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們做了錯的決定,而希望更改立即可以看到效果的樣子,這種狀況其實屢見不鮮。



這個趕在除夕當天交屋的老公寓改建案,雖然工程也不是很順利(才開工就被鄰居抱怨),過程中遇到的〝YES or NO〞更是多如牛毛,但是昨天已經是我完工後第四次造訪這個空間,業主在採訪完後的一個自問自答讓一切的辛苦都成了泡影...

「這個房子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業主當著我的面對蘋果日報記者這樣說,我當時心涼了半截。「那就是阿,我們現在都沒機會去民生社區這附近的咖啡店,因為那還不如在自己家喝更有味道...就連去蘭城菁英酒店度假也覺得沒有在家睡覺舒服...」

雖然記者早把採訪筆記收進包包裡,這段話也不一定會出現在日後的報導中,但這卻是對於最近極度低潮的我一個莫大的鼓勵,與公司裡的設計師們共勉之,謝謝你們。
arrow
arrow

    非關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