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這幾年的室內作品,似乎找不出甚麼設計的脈絡或擅長的風格,倒是有一個地方跟其他人明顯不同,那就是我的空間中幾乎都會有少見的海報或藝術品。

其實空間中除了建築本體、裝修(材料顏色燈光等等)、家具(家飾電器設備等等)之外,似乎台灣的室內空間普遍缺少了一種難以金錢或品牌衡量的物件,這部分卻是可以讓一個空間可以超越本身價值、定義業主與空間(生活)品味的最佳催化劑,也是我一直除了家具之外最關注的部分:藝術收藏!

15

這個位於新板特區的作品,是我比較少操作的偏新古典類型,但是在整個氛圍的營造上,卻一樣少不了一幅畫龍點睛的海報。雖然廚房位於空間最內側,但是牆上一幅來自阿姆斯特丹RIJKS美術館的靜物海報卻讓這不起眼的角落成了最有意思的端景。從此之後業主在中島上料理食物的時候也可以從海報中得到一些零感...

14

其實我ㄧ直都有收藏海報的習慣,但不是電影海報,大多來自美術館的展覽海報。因為單純的画作或攝影作品藝術性較強,若是要與空間完美結合需要很縝密的計畫,而且真跡又不是目前的我可以負擔或大部分業主願意投資的,所以帶點平面設計內容的展覽海報就成為我收藏的大宗。我尤其喜歡海報上同時有影像、文字、數字三種元素的結合,就像一個空間裡要同時容納那很多材料顏色機能一樣,只不過一個是平面一個是3D...

1617

我還有一個利多:我弟弟是藝術家。所以無論是他的作品、或是他朋友的作品都幫了我很大的忙,上圖就是他在北京幫我購回的王廣義海報。我先從他寄給我的眾多資料中仔細挑選,找到跟空間可以契合的作品,當然,這兩張海報跟業主本身也養了兩條狗有很大的關係...

1312

無論是羅浮宮、龐畢度、佩姬古根漢或是奧賽美術館,幾乎都有我購買海報的足跡。若是找不到展覽海報,在畫作的選擇上我會以比較抽象或小眾的為主,類似像羅特列克或馬格利特...

9

偶而還是有真跡,畫面中的黃色壓克力版畫就是我弟送我的生日禮物。

1011

上圖海報購自摩登波麗,是德國包浩斯的傑作。簡單的幾何與藍灰色組合,幫這個以咖啡色為主的沉穩空間帶來更活潑的氣氛。

876

"連作"其實是一個效果相當棒的陳列方式,輕易就可以營造出gallery的效果,網路上也常常看到很多沙發背牆上會有三連作複製畫或是攝影作品的案例,不過上圖卻是一個12連作,用層層堆疊的壓克力顏料"折"出一串展翅高飛的紙鶴,除了幫這個接待空間定意"非商業"的氣息,而且帶轉角的陳列方式也創造視線與動線的無型引導。

5

這幅超大抽象畫作一直是前公司鎮店之寶,其實借放至今也還找不到比這裡更合適的地點,當初請貨車去國北師載然後跟同事從一樓扛上去的記憶還歷歷在目...沒想到已經七八年過去了。

43 

十年來收藏海報的速度逐漸跟不上消化他們的速度,看著他們從地球遙遠的另一端來到了某人家裡的牆上,原本一個紀念性質的單純印刷品其實可以幫空間加分不少。很多業主好奇的問我,若不在合約裡的項目(例如家具擺飾等等)是不是就沒有包括或是要另外收費?其實這些部分從來沒有額外收過任何費用,甚至大部分的他們,都以"交屋禮"的身份安穩的待在我所為他們安排的位置,與空間、業主的生活,重新譜寫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關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