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公司簡報比賽總決選時我做的筆記,我不過是台下觀眾之一,卻不知不覺寫滿三張...



從上大學開始,每個設計發表都是評圖的形式,有圖面、模型、口頭講解等等,到了米蘭,評圖更發展成數位模式,不但要做動畫,還要附上文字及圖片檔案,當然上台還是少不了。沒想到投身室內設計產業,還有機會接觸這類的表現方式。

現在當了老師,面對在台上滔滔不絕〈或支吾其詞〉的學生,為了避免從白天到晚上從新鮮到無聊的坪圖冗長過程產生判斷上的誤差,我自有一套評分的標準。其實〝PRESENTATION〞是一個階段性成果的展現,如何讓聽眾〈業主或評審〉在幾分鐘內決定買你的帳,其實〝設計〞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我把一個PRESENTATION分成CONCEPT〈概念〉、PROCESS〈設計過程〉、GRAPHIC〈圖面與版面〉、MODEL〈模型〉與PRESENT〈臨場表現〉五個部分。

說穿了,同一個設計題目給五十個或一百個人,可以變出什麼花樣其實很難提起我的興趣,我比較想看到或聽到的是設計者有何獨特的〝觀點〞或〝手法〞。如果我的業主也用一樣或更高的標準在選擇設計師,那我該在這PRESENTATION中拿出什麼?在公司三年多,歷經多次簡報比賽,用過FLASH、攝影短片、POWERPOINT、CAD圖面、甚至業主自己做的簡報等等,每次都希望為〝簡報〞帶來不一樣的氣象。簡報不等於POWERPOINT軟體,簡報也是設計。

倒是在同一個領域或同一個工作環境裡,要評斷一個設計的好壞,一定會有所偏頗。所以在學校時每次評圖都會邀請業界有名的建築師參與,例如上學期末的評圖就請了黃聲遠與林洲民等建築師,任何枯槁的設計經過他們的詮釋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契機,這才高招,也是評圖最大的收穫。

或許是天生對PRESENTATION敏感,才不自覺的連別人在簡報自己也在台下打分數,不過這分數一定不準,因為他們都是我同事呀!

...好險我不是評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關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