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施工過程中發生了甚麼事或經歷多久時間,設計最後還是在相機的喀擦聲中告一段落。雖然只是短短的幾百分之一秒,卻要濃縮整個設計的精神,甚至是設計師的畢生所學...
攝影,在數位化後變成普羅大眾生活的一部分,現在的拍照已不像底片時代那樣的嚴謹,因為那時買底片要錢,沖底片要錢,洗出來要錢,要印刷還要先送掃描也要錢,更恐怖的是,一切辛苦的成果要等到拍完36張之後交給沖印店,期待未知的成果。從國三擁有第一台單眼相機至今剛好二十年,我媽常念我說如果我沒玩相機不知道可以省多少錢,也因為經歷過那段拍照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的時光,所以我對於每一次的快門都異常慎重。
第一次跟大家分享我在空間攝影時注意的地方,還有一些布置上的建議,簡單的說,就是幾個讓空間更有溫度與故事性的方法。
一‧Coffee, tea, or wine?
其實在排列這個客廳茶几時,除了一大一小兩個茶几需要互相錯位製造空間感外,茶几上的擺設本來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直到我倒了一杯紅色果汁後開始起了變化...要說哪裡出了問題可能要花好幾百字解釋,不過我在換了兩種茶之後,終於發現與當時空間最搭配的顏色。有時候不是找個漂亮杯子擺上去就能了事,裡面裝的是酒是茶是咖啡對一個畫面的影響是很大的,我還曾經試過打翻的咖啡呢!
二‧書
如果有人問我拍照要準備甚麼東西,我第一個應該會回答"書"。書大概是最好取得的物品,雖然很重,但是只要排列得當,很容易取代一票昂貴的擺飾品。我自己有幾本拍照次數比翻閱次數還要高的收藏,有的是封面漂亮,有的是書背有氣質,有的還一定要翻開增加面積...
三‧包包裡的東西
刻意去買的擺飾其實很作做,甚麼東西最自然,自己背包裡的東西、冰箱裡的食物最自然。幾乎不在餐桌上擺刀叉杯盤,我把包包裡的書或筆記本拿出來,最近多了一台IPAD也放上去,冰箱翻出幾顆蘋果,一邊拍照一邊結露,感覺像剛剛洗好的一樣,這就是擺飾,這就是生活。
四‧海報
這大概是我設計的空間中最與眾不同的元素,大至120x180、小至名片般大小,最遠從荷蘭、法國、義大利、北京帶回來,最近是從書架上過期雜誌的剪貼...會選擇海報而非畫作其實跟我曾經在誠品擔任美術設計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畫作很純粹,所呈現的是一種藝術性的氛圍,跟空間要能契合的話可遇不可求;而海報算是一種"再現",結合文字、影像、畫作等,重新組織一個畫面,其實跟完成一個空間很類似,只差別在一個是2D一個是3D...
五‧植物
最常遇到拍照時空間中充滿了親朋好友送的盆栽,因為新居落成,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禮俗。但是很少人知道綠珊瑚、白雪木、樹馬齒莧、海葡萄等等,只會送上面有段帶鈴鐺的發財樹。如果有時間,我通常會選擇一棵主要的植物。以此案來說,在畫面右上角沒有入鏡的地方我就擺了一棵銀杏木,至於其他空間的花藝擺設,則以整個空間調性搭配,當然也須尊重業主的喜好。如果業主喜歡蘭花的清幽,我會以我的方式讓他們跟空間結合。
六‧自然光
我喜歡自然的光線。雖然晚上點幾盞小燈的氣氛也很好,不過應該沒有人會選擇晚上拍照。雖然天花板設計了各式的照明,不過我常常不開任何燈拍攝,把快門放慢,讓時間停留在畫面中久一些,會更有張力。
七‧明信片與紀念品
我其實很鼓勵業主有面可以亂貼一通的牆,貼久了,就會有感覺了。以此案來說,我請業主給我他喜歡的旅行明信片或是美術館票根等等紀念品,先在這面牆上示範一次,他再決定哪些該留哪些該放...最近又去拜訪,這面牆的陳設又不太一樣了。其實空間應該可以隨著生活變化,每個物件每個角落會隨著四季變換心情起伏變換也是很正常的。
八‧抱枕
沒有抱枕的沙發很難拍出質感,再高級的沙發拍出來都像國產家具型錄。我自己會趁寬庭員購時選購一些抱枕或靠墊,以備不時之需。至於要如何選抱枕呢?第一,一定要有大小之分,第二,一定不能全不一樣也不能每個都一樣!通常我會用窗簾或單椅的餘布做兩個抱枕,另外再找適合的布做其他的。我甚至也做床上的大靠墊或書房椅的靠腰枕。一個家一定要有這些軟軟舒服的小物件,才會有溫度。
九‧特別的擺飾
這個部分其實很難強求,就像我從垃圾桶搶救來的這兩隻兔子,在我藝術家弟弟親筆為牠們重新著色之後有了生命,陪了我四年之久,直到板橋這個案子才有機會躍居主角。所以看到好東西不能遲疑,一定會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十‧在書與非書之間學習
我最常看的書其實是有關DECO還有建築的雜誌,一有機會就會去拜訪家具家飾店,偶爾也要上上拍賣網站挖寶,周末與太太到有設計的店吃早午餐,因為太太工作的關係我們也很常逛街看櫥窗,自己隨時處於一個吸收的狀態。其實上述那些東西也不是我自己發明的,都是從別人的經驗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
- Aug 20 Fri 2010 00:00
決定性的十個瞬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