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想起大學時我的那場畢業設計評圖,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定義...最貼切但也最矛盾的形容,大概就是吳光庭老師說的〝這是一次設計畢業,而非畢業設計。〞



這個長達一年的畢業設計,其實是我對於建築系五年生活的總反省。在無數的紙上建築訓練之後,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雙手蓋一個每個人都可以感受的空間。整個概念的成型與發展,歷經了短片拍攝、插畫製作、現場速寫拼貼等階段,最後與1:1空間模型整合成一本畢業設計說明書,這個模型也是我畢業設計的場地。



這個完全靠天吃飯的場地,在一個禮拜前做最後組裝時還下著雨,總共三天的畢業設計評圖,還要看氣象報告安排。還好老天爺幫忙,我用不到雨天備案。評圖前三天我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不斷的預演、試裝、還有祈禱天氣放晴。



這是我雨天備案的場地,大概就是把設計說明書放大做成立板,好險沒用到。不過這種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心態現在的學生好像比較缺乏,把所有籌碼都壓在電腦上實在不是一件明智之舉。



待評圖老師與觀眾就定位之後,我的這場設計畢業秀就在這個用角材搭建而成的構造物下開演最終章。我的畢業設計題目是〝第25號橋墩〞。原始場景在高屏舊鐵橋,我虛構了一個以插畫呈現的故事,描述一段在舊鐵橋上的邂逅,從1號一直走到底的24號橋墩...然後把場景拉回現實生活的台北,再重現一個原本不存在的25號橋墩,一個新的故事的開始。



〝如果我承認你的畢業設計是對的的話,那就表示我這十年來的教學是錯的!〞王俊雄老師這麼說著。

評圖老師若我沒記錯的話高達八位,包括一直坐在我的構造物上的呂理煌老師。整個畢業設計製作在最後一周回到了工作室,開始輸出設計說明書,由於評圖場地設定在戶外,我又不是做一個傳統的有基地分析設計說明平立剖面透視圖的建築設計,所以我必須把這一年來的設計脈絡與完成這個構造物的過程記錄成冊,讓每個老師可以更完整的接收我想傳達的畢業設計概念。

我大概做了十多本,另外為了幫助來聽評圖的同學們可以進入我所設定的空間,我也做了大概二三十份學生版的折頁說明書。



這個在淡江建築系館前的基地,原本畸零的尷尬空間,在這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成了我畢業設計的表演舞台,360度高達兩層樓的觀眾席讓我必須不斷遊走在這個空間中,照顧每個正在聆聽的觀眾。



整個活動的最高潮,就是在評圖的最後,我準備了很多罐噴漆,讓參加評圖的觀眾可以親身體會在橋墩上塗鴉的快感。實驗證明,可以在別人的畢業設計上噴漆留念實在是一件令人瘋狂的事。



這件作品原本預計停留到畢業典禮,但是第二天,正面的那張透明壓克力手繪1:1男主角就被偷了,害的我另外四張圖也只能連夜撤收。不過最後隔柵地坪聽說有留下來一整個學期,當作另外一個戶外的評圖場地。

在王增榮老師邀請我繼續帶領北科創設班建築組第一屆的學生製作畢業設計的時候,我心裡想,如果我的學生都搞這一套的話,那我壓力一定很大...所以,我還是讓這個設計畢業的畢業設計,一直經典下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關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