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除了看客戶委託設計的房子,自己也因換屋的需求持續看了好幾年,平均一年看五十間以上的案子。所以如果在空間中發現一些不尋常的蛛絲馬跡,體內的建築細胞就會驅使我追根究柢。當我第一次到這個位於碧湖畔的社區測量時,就對其類似別墅樓中樓的規劃、獨立的旋轉樓梯、中庭的入口廊道、還有兩棟弧形(共四棟)的不規則平面設計感到嘖嘖稱奇,所以在工程一開始的時候,我幾乎每次都從不同的走道與樓梯尋找出口(目前發現九個門)。

原來是李祖原設計的,跟我淡水的家一樣。



從主臥與客廳都可以看到碧湖,也是這個空間最重要的設計依歸。可以在都市裡找到這處依山傍水的地方,雖然不是嶄新的集合住宅,但對於原本空間不足而且採光不佳的業主來說,無疑是重新讓"居住"與"陽光、空氣、水"連結,這看似簡單的需求,卻是現代人難以觸及的奢求。



拆除才不管誰是李祖原,只要空間回復原本的樣貌即是最好的狀態。



意外地並沒有更動原始隔間,所以此案也沒用到多少磚頭。維持一樓開放空間客餐廳廚房與儲藏室、書房,二樓則是三間臥室與兩間浴廁。不過因為前屋主二次施工的關係更改了部分水電管線,所以我們在更新管線的過程中遭遇不少圖面難以發現的突發狀況,所以很多地方幾乎是現場馬上就要修改設計,而且一動就是水電泥作木作全部都要重來!



一直很喜歡拆除後的原始狀態。



原本空間中粗壯的鋼筋混凝土樓梯在新的設計裡搖身一變成了擁有豐富幾何質感的輕巧鐵梯,為了增加鏤空的樓梯在垂直動線上的連結性,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有簡單扶手功能的造型牆,利用風化木的自然紋理做垂直水平的深淺不一的拼接,希望在原本設定的自然風中還能保有一點現代的語彙。



因為木地板設定為橡木的本色偏灰,質感屬於淡色,為了讓整個空間的配色與家具更能簡單融合,所以在沙發背牆的部分我們選擇深色,讓之後會有一個大量體(沙發)的背景可以有點重量,藉以平衡之後電視牆將會出現的視聽設備,避免頭重腳輕...



這是空間中我最愛的角度...



二樓主臥其實是掙扎最久的地方,也是最後完成的地方。因為在景觀與機能的天平兩端,我們實在很難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平衡點,所以花了幾個月的圖面往返、3D模擬、甚至請木作師傅搭假牆示意等等。最後在景觀為主、機能為輔的折衷下,也完成了一個讓人驚豔的角落,當然這幾個慢工出細活的師傅也功不可沒。



看似規律簡單的拉門木皮拼貼,殺死了超多腦細胞與時間。因為我執意不使用仿間現成的實木拼板,所以自己分三次去材料行載了上百隻六種尺寸的實木線板,現場請師傅試拼,但似乎過於複雜與匠氣。在業主的建議下改採較費工的"貼皮"方式,雖然深淺變化較小,但更符合這個臥室空間的氣質。設計就在與業主的一來一往之間達到最大值。

湖畔的景色從初次到訪的深秋,隨著季節變換來到初夏,室內也從原本的投資客風格逐漸有了我們期待中的樣貌。設計,其實就是發揮空間的最大值,最大值在這,就是基本的陽光、空氣、水。而且不用開窗就可以感受的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關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