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工地是2013年的5月,當時只有工地的升降機可坐,建築物只有結構體完成,沒有任何管線也沒有窗子,這種類似建築工地監工的過程我跟業主整整經歷了三年。
由於業主自己就住在新家旁邊,所以他跑工地的次數比我還要多。也因為這個案子他有參與地主合建的部分,所以在一開始的客變條件上我們嘗試了之前完全沒有機會嘗試的〝結構體模板保留〞瘋狂想法。因為這是一個沒有驗收標準的要求,而且很容易在其他水電或鋁門窗廠商進場後對這些原始牆面有標記或更動的可能性,要保留其實風險很高,但是在業主幾乎照三餐跑工地的監工下我們完整的在兩個主要空間保留了非常粗糙的原始模板狀態。
有粗就有細,有黑就有白。質感與顏色的對比與張力一直是非關操作的重點,所以一開始的材料與顏色計畫我們一樣拉到現場進行一比一的實驗。
原本除了入口玄關與廚房、浴室等空間之外都使用海島型木地板,對比粗糙的原始牆面。不過與業主實地討論後,決定在他的臥室與更衣室空間再加強水泥的元素,使用了水泥粉光地坪。不過這是他臥室改用架高地板+榻榻米床墊之後的改變。冷調的比例拿捏在居住空間中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難以正解的難題。
只留下功能性的部分、去掉裝飾性與遮蓋性的部分,大概就是這場木作的定義。天花板只處理冷氣管線與間接照明的區域,甚至冷氣的維修孔與回風整合成超大面積的隔柵,比天花板面積還大。剩下的天花板覆蓋區域也不用一般的矽酸鈣板,而是直接使用吸音隔熱的防火防潮鑽泥板。
油漆試色也是一場沒有規則與目的地的馬拉松,甚至試色的牆面差一點就被保留下來...
第一次嘗試用大型鋁格柵(原本用來做冷氣線型出風口)當做天花板+冷氣維修口+冷氣出回風+燈源隱藏多功能合一的設計...打掃人員來看以為這裡要當辦公室...
雖然有越來越多業主在預算與功能的考量上選擇了超耐磨地板,不過熟悉非關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我們其實使用海島型地板的案例還是不少,尤其在這種強調原始以材料特性為依歸的案子中,天然的材質還是我們的首選。
業主媽媽昨天來現場問說這電視牆怎麼做⋯⋯
我跟業主互瞄一眼⋯⋯
其實已經完工了
那天花板呢?
業主索性說已經不會有任何工班進場了⋯⋯
如此特別的空間,如果家具也是一味的向工業風靠攏,那就太無趣了。之前寫過一篇找家具,我跟業主幾乎是分頭進行家具的狩獵行動,常常他說他昨晚去哪裡看到甚麼?我隔天一早就會去確認,沒問題或有更新的想法他就會緊接著下午到現場下訂。就這樣接力賽的方式也慢慢的朝完工那天接近了一些,轉眼從2013年6月簽約到現在已經過了4個年頭了...(待續)
留言列表